最新消息 — 政府研究案資訊

 
※ 近期結案之研究案

執行期間 計畫執行人員 計畫名稱與超連結 委託單位 摘要
10101-
10112
黃書禮、林峰田、
詹士樑、李俊霖
地方氣候變遷調適計畫
地方氣候變遷調適計畫規劃作業指引
100年度台北市氣候變遷調適計畫
100年度屏東縣氣候變遷調適計畫
行政院經建會 「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業於101年6月25日經行政院核定通過,為使氣候變遷調適作為擴及地方並促進全民參與,本會亦於101年12月完成訂定「地方氣候變遷調適計畫規劃作業指引」,並以台北市、屏東縣政府為示範縣市,以引導地方政府研擬地方氣候變遷調適策略與行動方案。為持續深化氣候變遷調適之影響力至地方,本會藉由「101年國家建設總合評估規劃作業」補助地方政府辦理「地方氣候變遷調適計畫」,為利地方政府執行本案與提升對氣候變遷調適之認知,本會已委託國立臺北大學辦理「推動地方氣候變遷調適計畫專案管理計畫」案,成立專家輔導團協助地方政府推動本案,計畫舉辦教育訓練講習會、經驗分享會議並進行國際合作、交流觀摩等,以提升相關人員氣候變遷專業知能。
10102 ~
10112
鄭錦桐 強化豪雨引致山崩之即時動態潛勢評估與警戒模式發展(2/4)  經濟部中央地質調查所 研究結果顯示,有保全住戶存在時,其警戒雨量可初步設定為周邊斜坡單元警戒雨量之平均值減去1個標準差;以子集水區作為尺度進行警戒雨量設定時,則可初步設定為周邊斜坡單元警戒雨量之平均值;緊臨山坡地聚落之警戒雨量亦可初步設定為周邊斜坡單元警戒雨量之平均值減去1個標準差,然其設定之方法與條件仍應視後續防災應用操作適時調整。九、動態雨量山崩潛勢即時展示資料庫規劃、建置與測試 本計畫於期末階段已完成與中央氣象局QPESUMS系統之介接工作,由QPESUMS推送出來之觀測/預報值,需近一步換算空間對應得到定位雨量矩陣,且本計畫已開發套疊斜坡單元圖資之空間分析輔助模組,套疊演算以斜坡單元中心位置處於QPESUMS定位矩陣之Pixel值作為斜坡單元對應得到之雨量觀測/預報值,作為斜坡單元雨量輸入及其潛勢計算之基礎。由於QPESUMS系統並無過去資料庫可供連接,本計畫於國網中心架設QPESUMS雨量資料庫,定期更新資料庫內雨量資料,並建立過去72小時雨場累積雨量資料服務,由展示系統直接連結提供使用者過去72小時累積雨量情況。
10102 ~
10112
許泰文 強化臺灣西北及東北地區因應氣候變遷海岸災害調適能力研究計畫(1/2) 經濟部水利署 本計畫為兩年期計畫 (101年~102年),第一年度 (101年) 計畫工作範圍為苗栗縣、新竹縣市、桃園縣海岸地區;第二年度 (102年) 計畫工作範圍為新北市、基隆市、宜蘭縣海岸地區。 為達到上述目標,本計畫主要包含「調查及蒐集臺灣地區西北及東北地區海岸防災現狀」、「建立氣候變遷下水環境因子情境分析模式」、「評估氣候變遷對西北及東北沿海海岸災害之衝擊分析」、「臺灣西北及東北沿海地區氣候變遷下海岸災害之脆弱度及風險評估」、「研擬因應氣候變遷臺灣西北及東北沿海地區海岸災害調適策略及行動方案」等五項工作項目。本(101)年度計畫將進行苗栗縣、新竹縣市、桃園縣沿海海岸地區於氣候變遷下各假設目標年之海岸災害因子情境分析,進行沿海地區海岸災害之衝擊模擬、脆弱度與風險評估及地圖製作,並研擬因應之調適策略與提出行動方案之效益分析,以供決策機關參考。
10104 ~
10203
張曜麟 救災醫療體系之研究–以雲嘉南為例-救災醫療資源空間決策支援系統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本計畫為三年期計畫,第一年以建立一災害發生機率模型作為目標,透過雲嘉 南地區災害的歷史紀錄與各類型災害潛勢區資料,作為本次研究地區的基礎資料; 將其特性與分佈狀況做一機率地圖,可在災害發生前分析同類型的救援分佈,提高 救援效率。第二年所探究的內容為救災路線之選擇,依據各路線的空間距離與受災因子的影 響,建構路段阻斷風險推估模式,作為救援路線選擇基礎外,並結合第一年成果,考量 醫療救護設施的服務範圍與容量、前進指揮中心的區位設置、和救護站等不同醫療層級 設施,與救援路線相結合的緊急醫療救援配置網絡,為本階段的研究成果。 第三年延續第一年與第二年的研究成果,透過空間決策支援系統(Spatial Decision Support System),藉由整合災害潛勢區資料、緊急醫療資源服務範圍與救災路線選擇, 結合地理資訊系統於決策支援系統中,以圖形展示或圖層分析於系統使用者介面上,並 進行地震、颱風等各類型災害情境模擬,提供決策者各類參考資訊。 透過前述三年期計畫之執行,本計畫將可達成在面對災害衝擊下,進行災區對救援 需求特性之分類、緊急醫療資源據點服務範圍之確認、救災路線選擇模式之建構等研究目的,並可為防救災主管機關防救災決策之參考。
10104 ~
10112
游保杉 氣候變遷對中部地區水旱災災害防救衝擊評估及調適策略擬定(1/2) 經濟部水利署 本研究計畫之主要目標為建立台灣中部地區氣候變遷衝擊分析模式(包含水源供需與水患分析模式),進而結合氣候變遷情境進行水源供需與水患之脆弱度與風險圖製作。最後再將上述成果呈現於地理資訊系統平台,透過地理資訊系統的地圖化、視覺化、互動化而形成「氣候變遷對水旱災災害防救衝擊評估決策支援系統」。系統分析結果將可作為台灣中部地區因應氣候變遷水旱災災害防救調適策略規劃之參考依據。同時系統中亦具有「季長期區域性缺水預測模組」,此模組將配合中央氣象局季長期天氣展望,評估未來三個月研究區域內各分區可能之缺水情況,提供區域性旱災預警資訊與防救決策之參考。 本計畫擬以二年期程執行氣候變遷對水旱災災害防救衝擊及評估研究。期望藉由第一年之執行,可獲得台灣中部地區氣候變遷衝擊下之水患及水源供需之情境與指標、系統動力模型,以及初步建構適用於研究區域之氣候變遷水旱災害防救決策支援系統與「季長期區域性缺水預測模組」等。第二年可進一步評估研究區域內水資源供需與水患之脆弱度及風險,以及分析未來氣候變遷造成之衝擊,並完成建立氣候變遷水旱災害防救決策支援系統與「季長期區域性缺水預測模組」等,以作為台灣中部地區因應氣候變遷水旱災災害防救調適策略規劃之參考,另提供未來三個月區域性旱災預警資訊以作為防救決策之依據。
10103 ~
10112
蘇騰鋐 流域災害資訊整合之研究(2/2) 經濟部水利署 近年來氣候變遷跡象日益顯著,極端水文事件頻仍,單一事件降雨強度與累積雨量均較以往來得劇烈,水患常伴隨著其他災害發生,複合型災害發生頻率與損失有加劇之趨勢,台灣地區未來將水患治理及防災工作勢必將接受更嚴苛的挑戰。本團隊期透過本計畫執行,以流域管理考量為出發點,強化更新分散於經濟部水利署、農委會水土保持局、農委會林務局、中央地調所、公路總局及中央氣象局相關災害資訊,如水災災害、土砂災害、公路災害及地震災害等資訊 透過本團隊彙整各單位之資訊,並分析流域系統內各種歷史災害資訊之關連性,利用建置之資訊平台之展示以充分掌握颱風豪雨期間發生於流域系統內之各項災害位置及資訊,進一步提供水利署防災應變期間決策者相關決策參考,可加強水利署於防災應變期間對各種災害資訊之掌握,以因應氣候變遷對水利業務之衝擊;另藉由坡地崩塌機制探討,進一步研究崩塌預警警戒機制之可能。本計畫辦理工作項目規劃如下: (一) 基本圖資及相關資訊更新及擴充 (二) 地理資訊展示平台功能強化、更新及擴充 (三) 建立並即時傳遞災害整合資訊予決策者 (四) 坡地崩塌機制探討與崩塌警戒雨量設定之檢討
10101 ~
10112
曾志民 山區道路易致災路段調查評估、風險分析及監測預警管制技術之研發(2/4)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本計畫以台24線三地門至阿禮段之山區道路為研究對象,以集水區坡面為分析單元,結合環境地質敏感區概念,依據地形、地質與災害特性,進行山區易致災路段劃分。同時進行山崩目錄置、重大災例蒐集與大規模山崩判釋等方式建置災害區位,並分析其災害潛因(水文、地形與地質),透過證據權法進行山崩潛勢分析,並結合誘因(降雨)分析,進行災害危害度與損失程度分析,建立山區道路災害風險分析模式,以為後續山區道路災害監測預警與營運管理基礎。 本年度主要完成之工作項目包括:1.山區道路重大災例蒐集、成因、特性與復建措施分析;2.選取示範山區道路邊坡歷史山崩目錄建置、災因分析與邊坡山崩潛感分析;3.透過計畫區災前及災後高解析度影像之搜集,運用影像判釋分類技術,獲取相關致災因子及災害資訊,並建立研究區災害空間及屬性資料庫;4. 運用地理資訊系統軟體繪製降雨引致之研究區道路山崩潛勢圖;5. 探討山區道路邊坡致災因子、誘發因子(降雨)及道路邊坡破壞與否間之關係,並建立分析模式;6.選取示範山區道路進行大規模滑動區位判釋、成因、特性分析? 本期研究成果與效益有:1. 採用斜坡單元結合地質敏感區進行易致災路段劃分,此方法可清楚界定各易致災路段的範圍、主要災害類型與災害特性、警戒基準與風險估算。2.已初步完成山區道路之災害風險評估模式,可提供路管單位於提前應變措施參考。3.本計畫之執行經驗及成果可做為本所後續相關研究之基礎。
10102 ~
10112
陳國超 都市淹水地區救援系統整體規劃之研究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短中期建議 主辦機關:經濟部水利署 協辦機關:縣市政府、鄉鎮公所 由於本研究訪談過程中,許多鄉鎮反應淹水潛勢圖與實際淹水情形不甚契合,建議相關主管單位針對模擬成果及現地淹水情況,更新淹水潛勢圖,以利後續應。 建議五 淹水災害疏散避難圖檢討:中長期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經濟部水利署 協辦機關:縣市政府、鄉鎮公所 目前疏散避難圖有內政部版及經濟部水利署版,其來源皆為縣市政府及鄉鎮公所,然而彼此格式與資訊並不完全整合,亦多未將救災及物資運送的資訊提供在列,建議針對疏散避難圖再行檢討整合。 建議五 淹水災害防救改善:中長期建議 主辦機關:縣市政府 協辦機關:鄉鎮公所 經由本研究訪談而得,因應地區水災防救需求的特殊作為,建議各縣市政府可依當地環境特色,將之納入淹水災害防制的因應項目並推廣至鄉鎮公所,並與類似區位環境的的縣市相互交流,以減少災害對民眾的衝擊。 建議五 中央災害防救基本計畫之調整:中長期建議 主辦機關:內政部 協辦機關:消防署 由於我國之災害防救計畫以災因管理為主軸,在面對複合型災害時,將使得災防單位無所適從,在應災作為上亦會產生資源重疊的情況。因此建議中央災害防救基本計畫能夠同時並重災因管理、災源管理及災果管理,移除重疊的資源、更明確標示災害防救基本計畫內各級單位權責分工、指揮系統、因應流程及經驗留存方式。
10101 ~
10112
張珩 高風險集水區耐災能力之空間重構策略研究─以曾文溪流域為例-高風險集水區居民防災態度行為及其對應教育策略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由於氣候變遷加上人類的生存環境未受到應有的保護,近年全球重大災害頻傳且有越來越烈之趨 勢。台灣地處地震與颱風帶,天然災害本就嚴重,加上世界與地方的環境變遷及破壞,對居民所造成 的影響已到不容忽視的地步。如何增加國土的耐災能力,亟為重要,亦即本整合計畫形成之緣起。本 計畫以八八水災受創嚴重的曾文溪流域集水區為研究範圍,希冀探討高風險集水區災害防治的相關問 題。 根據既有研究,居民不同的認知與態度將影響其對災害的準備及回應,連帶影響災害所造成的損 害程度。若不了解居民如何看待災害,將無法制定適當的防災政策,也無法進行有效的防災措施。因 此本研究欲探討高風險集水區居民防災態度、行為與其對應教育策略,以環境心理學做為理論基礎, 透過訪談、問卷調查與量化分析方式,有系統地找出不同背景屬性、族群、居住區域對居民防災態度 與行為之間的關連性。本子計畫分三年進行: 第一年:探討高風險集水區居民的防災態度; 第二年:探討高風險集水區居民的防災行為; 第三年:研擬相對應的防災及環境教育策略。 前二年之成果將可作為環境政策、區域規劃與環境設計之參考或依據,後一年的成果期能增加居 民之防災能力。
10101 ~
10112
紀雲曜 港區防救災網路地理資訊系統擴建及整合研究(2/2)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港灣地區屬於台灣各區域的重要產業進出口門戶,影響經濟活動甚鉅。建立有效率的港灣地區防救災體系,可確保災害事件的衝擊降至最低。交通部運輸研究所港灣技術研究中心自94年至97年已委託財團法人成大研究發展基金會執行「運用地理資訊系統技術建立港灣地區防救災體系之研究」,完成高雄港、臺中港、基隆港與臺北港港灣地區防救災體系與資料庫系統之研究。其主要係在防救災理論基礎下,參酌相關國內外文獻與法令規定等,研擬各類災害防救策略與流程,並透過資料收集、現況調查及相關研究方法等,分析港區災害潛勢與進行災害境況模擬;並運用地理資訊系統(GIS)技術整合相關結果,建立港區災害防救資料庫及災害防救資訊管理系統。 本計畫將以「運用地理資訊系統技術建立港灣地區防救災體系之研究」為基礎,繼續進行港區防救災體系建置之研究,研擬整合性之資料庫系統並進行各港防救災體系之分析檢討。分二年完成本計畫,本年度將完成整合安平港之防救災資料庫系統。第二年則以此防救災體系整合之架構推廣至花蓮港。
10101 ~
10112
徐明德 核設施放射性災害應變與複合式災害互依性分析技術建立(2/3)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 (一)、國際輻射災害應變技術開發研究 1. 鄰近台灣之國家發生輻災事故,放射性核種可能經由大氣擴散等途徑影響台灣陸地或民生用品,必須建立評估放射性核種大氣擴散、民眾輻射劑量評估、放射性核種分析以及輻射偵測之技術與能力。 2. 開發與制訂國際發生重大輻災或核子事故時,國內緊急應變管理與國人防護措施相關作業準則。 (二)、核設施與其他基礎設施互依性分析方法論研究 1. 開發我國基礎設施互依性分析與案例分析能力,建立一般性方法論,以開發核電廠對於複合性災害防制的脆弱度評估工具或模型,因應未來建立複合式災害風險評估的需求。 2. 透過學術合作或委辦管道,建立國內學界在基礎設施分析方面的研究領域拓展與能量,協助跨領域的合作與整合。 3. 利用已完成之網絡分析模型與相關模擬工具,建立核設施類型之基礎設施脆弱度分析技術,並能整合於定量風險評估模型內,提升現有模型分析能力。
10103 ~
10112
張倉榮 台灣脆弱度及風險地圖製作與整合應用(1/2) 經濟部水利署 臺灣平均每年遭受3∼5個颱風侵襲,颱風豪雨所引致之淹水災害是造成每年臺灣地區人民生命財產損失主要天然災害。近年來,全球氣候變遷現象日益顯著,未來極端天氣的產生將更形頻繁,水利署為了降低颱風豪雨所引致之淹水災害,近年已完成全臺灣的淹水潛勢圖並公開民眾查詢。但製作淹水潛勢圖時,通常只選擇高程50公尺以下之區域模擬,但近年來,高地鄉鎮淹水災情之發生偶有所聞,因此,本計畫欲建立考量亞臨界流、超臨界流及穿臨界流等滿足山區地勢變化顯著之淹水水理特性的高地淹水模擬模式,並繪製高地淹水災害區域之淹水潛勢圖。 而水利署同步於民國98年參酌世界先進國家相關學者專家之研究與所建議之因應作為,分別蒐集並彙整國內外因水所致之各類災害相關文件,以淹水潛勢圖為基礎,考慮人文社會、經濟活動、土地利用、淹水損失…等與國家發展及民生相關之因子,針對淹水潛勢資料進行加值分析,以強化洪災研判分析能量,發展適合應用於災害應變之淹水風險圖與脆弱度圖資,完成「脆弱度及風險地圖分析方法研究」並研擬「水災危險度、脆弱度與風險圖製作技術手冊」。本計畫依照「水災危險度、脆弱度與風險圖製作技術手冊」製作淡水河及磺溪、蘭陽溪、鳳山溪、頭前溪、中港溪、後龍溪與宜蘭縣、基隆市、台北市、新北市、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地區之水災危險圖、脆弱度地圖及風險地圖,以期提供更有效率、更實務的資訊,作為政府相關水利單位決策之依據。
10102 ~
10112
謝沃田 水利設施地震災害通報系統維護與擴充計畫  經濟部水利署 台灣位於歐亞大陸與菲律賓板塊交界,因板塊相互擠壓造成台灣每年有數千次大小不等的地震發生,由於台灣河川多呈現東西走向,水利設施的設置常常必須穿越斷層帶或構築於斷層帶附近,地震災害發生時容易形成水利設施毀壞或水利設施部分功能破壞,更嚴重者因水利設施的毀壞可能造成設施下游區域難以估算的災害損失;為因應地震災害發生時可能對既有水利設施造成之毀壞與後續可能之危害,本計畫擬研提水利設施遭受地震災害時之風險評估與應變管理機制,本年度計畫須持續維護系統與更新資訊外,亦可提供資訊予相關災害防救系統,以利資訊流通,並以系統行動化支援現場作業,加速救災時間。100年計畫中透過資訊蒐集彙整既有分析完成之水利設施因震害可能的致災規模資訊,資料包含水庫、海堤、淨水廠、河堤與護岸與輸水幹管,並編訂水利設施震害與水利設施管理員名冊與資料庫,完成建置水利設施震害防災通報平台(以下簡稱為本系統),做為震害發生時水利設施防救災緊急應變之參考依據。
10103 ~
10112
許裕雄 分佈式水位感測技術研發與區域性淹水檢核及通報系統先期計畫(2/2)  經濟部水利署 本計畫之淹水預警系統採用新型水位計及簡易雨量筒構成監測模組,目的可在於即時取得現地降雨量和水位(包括河川、區域排水、低窪地區等)資訊;接著應用無線電傳輸模組將即時現地資訊傳送至社區居民、村里鄰長辦公室、鄉鎮市政府及中央等應變中心等,使現地即時資訊可被全盤掌握;並結合社區淹水預警指標,可以適時且準確地發布淹水預報及警報訊息,提供相關人員執行後續應變作業之重要依據。而應變作業系統以當地社區民眾為主軸,成立自主防災應變組織,透過社區防災管理,強化居民平時的防災能力,於災害發生之前持續執行減災的措施,以減少災害發生機率,並降低未來災害發生時所造成的影響。並透過災前的整備工作幫助社區做好面臨災害之準備,有效率的降低災害所帶來的衝擊;而災中的應變措施,及災後的復原重建知識,都能促使社區在災害來臨後迅速得復原並調適。



※ 近期簽約之研究案

執行期間 計畫執行人員 計畫名稱與超連結 委託單位 摘要
10208 ~ 10307 吳瑞賢 水土資系統之研究-水土災害預警與風險評估機制與系統之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本年度為第二年計畫,將發展河川流域水土災害風險評估與預警系統,將 以Visual Basic、Microsoft Access、地理資訊系統等軟體進行系統開發,預計將包括風險評估、災害預 警、GIS 資訊整合管理等3 個子系統。第三年研究重點在進行案例研究,預計以旗山溪流域為案例地 區,進行方法論與系統之驗證。本計畫所發展之河川流域水土災害預警與風險評估方法論及系統,預 期可以協助主管機關與民眾瞭解未來長期性之風險,以做為擬定長期性因應策略之基礎。
10210 ~ 10309 黃柏壽 台灣南部至呂宋島間之地質災害監測與減災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一)、新設立及更新現有地震及GPS觀測站設備,使具有即時傳輸功能以達成災害預警之目的。 (二)、建立及加強地震斷層面解及地表強地動之即時發佈功能。 (三)、產生地動分佈及波傳動態影像,提供快速評估地震震度及損害分佈。 (四)、依據QCN規劃增加小型地動計,加密現有觀測網及推廣應用。 (五)、提昇對馬尼拉海溝地體構造之了解,以達成對地震及海嘯之預警與預測。 (六)、利用WRF模型預估及追跡火山噴發之漂散行為。 (七)、分析模擬GPS觀測資料以了解呂宋島及馬尼拉海溝之斷層系統活動。 (八)、推動台菲兩地之e-science網路建設,推廣應用於減少地質災害領域。
10208 ~ 10307 全球氣候災難移民之處遇與調適:
以台灣莫拉克風災為例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近年來,氣候災難造成許多人失去家園,必須暫時或永久離開 原居地,在異地重新展開生活。災後的安置與重建,是一個重新建構生活的過程, 其中包括多元文化的互動與衝擊,也因此,遷移的居民往往需要經歷一段內外的 調適及學習歷程。在全球氣候災害逐漸增加的今日,災難移民的處境與調適成為 人文與社會科學研究者必須面對的議題。 本研究以台灣2009 年莫拉克風災為個案,探討全球氣候災難對被迫移民者 的影響。以文化適應與轉化學習為理論架構,分析災難移民的處遇與調適。為了 瞭解當地居民的生活,本研究透過民族誌之方式,結合參與觀察、深度訪談、與 文件分析,探討其所面對的外在處遇以及內在調適的歷程,以作為未來政府與民 間機構處理安置與重建工作之參考。
10202 ~ 10212 冀樹勇
沈哲緯
極端降雨對山坡地社區衝擊程度探討及其調適策略之研究(一)以鄉鎮尺度為例  內政部建築研究所 本(102)年度研究計畫預計達成目標如下: (一)研究區整合崩塌-土石流災害潛勢評估模式研發(鄉鎮尺度) (二)研究區至少兩種氣候變遷情境山坡地社區及其鄰近邊坡廣域潛勢評估結果 (三)探討不同氣候變遷情境下既有山坡地社區衝擊程度(建築物、土地利用等層面) (四)進行社區及鄰近邊坡現地調查 (五)歸納上述成果,就技術分析面及現地調查結果研提具體可行之防減災調適策略 關鍵詞:極端降雨、氣候變遷、坡地社區、衝擊程度、調適策略
10208 ~ 10307 彭光輝 城市區域跨域合作規劃大規模複合型災害調適機制之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第一年度著重國內外城市區域複合型災害空間規劃資料收集、調查、訪談、調適原則及機制學理與案例分析,採文獻法蒐集國內外有關城市區域 跨域合作共同規劃大規模複合型災害調適機制之研究成果,應用地理資訊系統分析國土 計畫、土地使用、防災計畫、資源管理等與調適機制有關之需求分析。第二年度以北台區域模擬城市區域之跨域合作規劃調適對策之機制與應用模式,採用SRI 情境分析城市 區域複合型災害、防救災環境的動態演變,以及空間規劃策略,以地震及颱風災害作為災害模擬情境;並擬採模糊層級分析訪談專家意見,結合情境分析成果,配合政府組織改造、行政區劃調整及延續目前城市區域縣市合作效益,提供未來城市區域因應複合型災害之跨域合作治理之參考。
10203 ~ 10211 施國銓
黃俊能,簡賢文
臺灣重大災害個案之應變作為研究  內政部消防署 我國災害防救法自民國89 年公布施行以來,相關單位均本其權責與宗旨,逐年充實災害應變措施,近年歷經921 地震乃至重大颱洪災害之衝擊後,更是證明我國整體救災應變之運作效率與品質更已顯著提升。然每逢災害發生而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開設後,災害初期的督導災情查報以及監督消防等單位執行災害搶救等應變作為均直接影響後續災情控制成效。前述工作相對於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功能分組為「災情監控組」及「搜索救援組」之權責,依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作業要點分別由各該災害中央災害防救業務主管機關以及內政部消防署主導。為提升災害應變作為之效能與品質,建立基本準則及程序供相關單位依循實有其必要性。本研究擬透過實際個案研析之方式找出應變作業之共通性並加以檢討,釐清過程中之關鍵任務與程序並擬定具體可行之標準作業程序,提供相關單位在未來災害應變作業的參考依據,最終達成防災或減災成效提升目的。
10203 ~ 10212 陳龍安 建立我國推動防災教育策略之研究  內政部消防署 臺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及副熱帶季風區,地理位置特殊,地震及颱風等天然災害不斷,不僅無法避免,地震災害之發生更是難以預測。因此,巨災常態化已成為未來我們必須面對之趨勢,我國更應該防患於未然,於日常生活中建立全國民眾防救災意識。本研究之內容,乃針對現行國內防災教育之作法與成效進行建議與探討,評估目前防災教育師資之養成及資源,進而研提未來有效推動防災教育之策略模式,以期強化全民防災之觀念,提升國家整體防災之能力,減輕不可預期災害之衝擊與損失。
10203 ~ 10212 簡文煥 養殖生產區防洪研究-養殖生產區進排水路查詢系統擴充及防災應變研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台灣水產陸上養殖產業至今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從虱目魚、牡蠣、文蛤、草蝦、斑節蝦、泰國蝦、鰻魚、吳郭魚、烏魚等,而今之石斑魚在各階段均提供國人每日需要之生鮮水產品,也給沿海漁民提供就業機會。衡量國人喜好生鮮水產品之生活習慣,水產養殖產業歷史,沿岸土地水土資源之分配,養殖漁業已是台灣重要產業之一。而台灣之養殖魚塭至目前為止,大多數未被重整過(土地重劃),又因缺乏地面淡水,而私設地下井,並長期抽取地下水,造成地層下陷,使原本就低漥之地,更形低下,每逢暴雨、動輒成災,再加上截至目前有關各養殖區內進排水路之分布情形並無相關完整之資料,造成投入之龐大改善經費,但卻並未能完全改善,其主要原因為,養殖漁業生產區魚塭排水與平原地區之農田排水、區域排水之特性有顯著不同,養殖漁業生產區魚塭在小規模降雨時,降雨量大部分為魚塭所蓄存,未排出;而遇較大之連續性降雨時,為維持養殖魚類能忍受之鹽度或避免塭堤潰決,常以其自設之抽水機加速排水之情況,使得其排水流量負荷大增,週邊區域淹水更加嚴重。
10201 ~ 10212 張珩 高風險集水區耐災能力之空間重構策略研究─以曾文溪流域為例-高風險集水區居民防災態度行為及其對應教育策略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本子計畫分三年進行: 第一年:探討高風險集水區居民的防災態度; 第二年:探討高風險集水區居民的防災行為; 第三年:研擬相對應的防災及環境教育策略。 前二年之成果將可作為環境政策、區域規劃與環境設計之參考或依據,後一年的成果期能增加居 民之防災能力。
10204 ~ 10303 楊永年 救災醫療體系之研究–以雲嘉南為例-救災醫療體系組織分工與整合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本計畫係三年期研究,第一年以案例研究方式,進行現況分析,主要案例包括2011年4月在嘉義發生的阿里山小火車翻車事故、八八水災以及921大地震,並輔以國外大型災害(如日本大地震)作補充;第二年進行模式建構,接續第一年研究,建構理想的救災醫療體系運作模式;第三年進行複合性災害研究,根據前兩年之研究,深化雲嘉南救災醫療體系,面對複合性災害,建構健全之運作模式。醫療資源運用為救災醫療體系運作的關鍵,因此本子計畫和子計畫二醫療資源運用密切相關,而老人通常是救災醫療體系需求最殷切者,所以又和子計畫三有關。子計畫四GIS地理資訊系統研究,提供醫療資源分佈情形,當然與整個救災醫療體系有關。子計畫五係從電子治理觀點,針對救災醫療體系資訊系統進行研究,探討救災醫療資訊公開與流通模式。本子計畫(一)以質化方式進行,包括深度訪談、焦點團體座談與個案研究,為主要研究方法。預期研究效益,主要在提升雲嘉南區域救災醫療體系運作效能。
10208 ~ 10307 顧承宇 岩盤工程非連續體模式結合淺水波方程式於土石流災害之研究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台灣地區由於受到板塊擠壓,造就出陡峻的地形與脆弱多變的地質環境,破碎之 地層造成斷層、層面、節理、張裂縫、或剪裂縫等弱面幾乎無所不在,而這些弱面係 主控岩盤之力學行為,使得岩盤工程問題分析有別於傳統以連續體觀念之分析方法, 必需另行考慮岩體內弱面之接觸碰撞之力學行為,而較為複雜。不連續體之分析方法 將分析域視為各個不連續岩石塊體之組合,塊體與塊體間之元素為可分離,其亦可考 慮塊體間接觸與碰撞之力學特性,對於斷層構造等之不連續面具有分析大變形能力之 優越性。 傳統以連續體觀念發展之分析方法對於台灣地區如此破碎之岩盤問題分析其適用 性受到相當之侷限,因此針對裂隙岩體問題發展合適台灣地區之非連續體分析模式有 相當之必要性,惟非連續體分析模式不易考慮土石流動時之流場變化,故需結合淺水 波方程式以求解流場分布,因此本研究計畫擬規劃為三年分期進行,第一年將建立岩 盤工程非連續體模式結合淺水波方程式於土石流問題之理論,第二年將利用目前最新 發展求解非線性方程式之擬時間積分法加以建立非連續體模式結合淺水波方程式分析 土石流問題之數值方法,並進行數值分析程式撰寫,第三年將進一步以第一年與第二 年之所開發之理論與數值程式,同時結合三維地形測量技術成果進行實際土石流災害 之分析。
10208 ~ 10307 蔡富安 基於空間資訊不確定性整合資料探勘進行坡地崩塌知識萃取與風險評估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本計畫將以三年為期,對空間資訊分析的不確定性進行深入了解,並整合和改良空間資 料探勘技術,以石門水庫集水區為研究區域,萃取研究區內的坡地崩塌知識,將現行的的崩塌 地監測進一步擴展至崩塌潛勢分析與風險估計等各複雜的應用,以期支援後續防救災規劃與風 險評估等相關決策。研究重點除了基於空間資訊的不確定性改良和整合資料探勘演算法和流程 外,也將針對研究區內的坡地崩塌進行知識萃取和崩塌潛勢與風險評估等實際之應用。本計畫 的預期成果除了對空間資訊與分析不確定性和空間資料探勘與知識萃取有深入的了解外,也將 針對坡地崩塌利用所研發的整合性空間資料探勘技術發掘重要的促發因子,並產製石門水庫集 水區的崩塌潛勢與風險評估。
10201 ~ 10212 陳宏宇 探討山脈地區中山崩與地震、雨量、坡體侵蝕、輸砂量及遙測影像間之相關性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台灣與義大利均位於板塊作用活躍的地區,地震活動頻繁,加上豪雨事件的影響,即容易產生大規模的坡地災害事件。因此,台灣與義大利便成為研究影響侵蝕作用的外在因素的極佳區域。本研究計畫將發展邊坡災害快速監測技術,以及山崩、土石流發生機率的評估方法。計畫中將應用之研究技術包括:(1)高解析度衛星影像判釋技術、(2)地震儀偵測地表振動訊號應用於山崩定位技術、(3)傳統地質調查,以及(4)河流輸砂量分析統計。同時,本研究計畫亦涵蓋大氣科學領域之研究,將氣象雷達技術應用於快速且精確之降雨特性分析,對於誘發邊坡災害的原因,將能提供更全面之資訊。希望藉由本研究計畫之成果,能進一步了解邊坡災害與河流輸砂量間的相關性,以及在地震或豪雨事件中,引發侵蝕作用的自然機制。透過與義大利義大利國科會防災研究中心的合作,亦將更進一步探討在植生狀態良好的山區,邊坡深層破壞發生之原因及機制。
10202 ~ 10212 陳炤堅 102年度維運「防災與貯量資訊系統」計畫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由於我國進入WTO農民的競爭壓力增大,而農民面對產業競爭資訊的掌握程度越高,越能洞悉市場變化,迅速因應、把握商機,因我國電子資訊技術領先國際,本會擬利用整合資通訊技術(ICT)與雲端技術,發展並建置農(漁、畜)產品即時貯量資訊系統,本年度工作目標為建立敏感性作物之產銷資訊多媒體應用與簡易的前端資料分析工具結合,除了提供產官學界產業資訊需求外,以因應在不同作業分析或相關產業的分析應用,提高相關產銷資訊的有效性與便利性。將最新農業產銷資訊應用於有效決策支援上,做為政府決策與農民調節產銷之參考。目標設定如下: 1.維護農委會天然災害查報結果彙整平台,爭取時效掌握全國天然災害農業相關產物及設施受損情形,適時辦理農業天然災害救助,能使受災農戶減輕災害損失及迅速復建,穩定生產。 2.農漁畜產品貯量系統維護與推動,以掌握關鍵農產品貯量分布及庫存動態,以利提早預警重要農漁畜產品之民間倉儲狀況,採取措施。 3.維護重要農產品價格監控作業系統,滿足各單位即時的資料擷取,將最新農業生產動態即時提供,以穩定農產品價格。 4.賡續與優化設計統合性高階戰情室分析圖表,展示跨資料庫整合之產銷資訊,以有效應用於政府決策與農民調節產銷上之參考。

 

 

 

 

 

 

 

社團法人臺灣災害管理學會 出版發行

 

地址:台北縣新店市北新路三段200號9樓    電話:(02)8912-7498    傳真:(02)8912-7497    e-mail :service@dms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