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 政府研究案資訊

 
※ 近期結案之研究案

執行期間 計畫執行人員 計畫名稱與超連結 委託單位 摘要
10205 ~
10212
蘇騰鋐,江孟容,
虞國興,陳佩竹,
蘇聖博,彭怡惠,
蔡雅涵
流域防災資訊整合之研究(1/2) 經濟部水利署 本研究將擴充流域防災資訊系統平台,包括氣象分析研判,綜合警戒,河川水位,水庫水情,抽水機及防汛器材等輔助決策模組,另外,本計畫亦將針對水利署防災應變資料庫進行備援,包括即時水情及淹水簡訊等資料庫。透過水庫水情快速推估之研究,可掌握全台重要水庫入流量情況,由水庫集水區降雨及入流量之研究,可快速推估水庫入流量。建置行動版(iPad)流域災害資訊整合展示平台,提供決策者在應變期間充分掌握颱風豪雨期間發生於流域內各項災害位置及資訊,強化防災應變期間對各種災害資訊之掌握,以因應氣候變遷對水利業務之衝擊。
10201 ~
10212
譚義績 淡水河流域因應氣候變遷防洪及土砂研究計畫(2/2) 經濟部水利署 氣候變遷水文情境評估研究(1/2)[1]」(2012)已產出空間解析度為5km×5km之重現期200年48小時累積雨量,設定目標年也為2039年,產出之累積雨量站點共13站。結果顯示不同條件下淡水河流域以A1B情境48小時峰值定量流情況通洪能力不足斷面總數(出水高不足斷面數+溢堤斷面數)最多,A1B情境48小時變量流次之,公告核定保護標準定量流之通洪能力不足多位於淡水河流域下游感潮河段處;若以不同流域來看,則以大漢溪及三峽河通洪能力最佳。將氣候變遷基期和A1B情境之重現期200年48小時雨量輸入至各模式中,以評估氣候變遷下流域土砂生產量。分析結果顯示,在氣候變遷A1B的情境下,崩塌的坡單元由1,669平方公里增加至2,032平方公里,崩塌產砂量分別為187萬方與783萬方,以石門水庫子集水區具有最高的崩塌機率和產砂量。土壤沖蝕量則由105萬方,增加至205萬方,以基隆河子流域和翡翠水庫集水區有較高的沖蝕量。在氣候變遷基期的情境下,淡水河流域土砂生產量為292萬立方公尺,其中,64%來自於崩塌產砂;36%來自於土壤沖蝕。在氣候變遷A1B的情境下,土砂生產量增加為984萬立方公尺,80%來自於崩塌產砂;20%來自於土壤沖蝕,顯示在氣候變遷的情境下,崩塌產砂量貢獻比例會明顯的增加,造成整體流域土砂生產量明顯上升,崩塌產砂量增加319%;土壤沖蝕量則90%。考量坡地泥砂遞移率後,氣候變遷A1B淡水河流域河川土砂量共計620萬方,石門水庫、大漢溪、新店溪、翡翠水庫、基隆河與淡水河本流分別為390萬方、32萬方、57萬方、59萬方、69萬方與12萬方。淡水河流域的流域總產砂來源主要為極端降雨事件產生的新生崩塌地,雖然地表逕流造成大量的土壤沖蝕量相對較小,但是對於下游地區,包括:新店溪和翡翠水庫子集水區,仍須考量土壤沖蝕的貢獻。
10202 ~
10212
林永峻 高屏溪流域因應氣候變遷防洪及土砂更新研究計畫 經濟部水利署 本計畫為「強化高屏溪流域因應氣候變遷防洪調適能力研究計畫」及「氣候變遷下台灣南部河川流域土砂處理對策研究-以高屏溪為例」後續更新計畫,其目的為配合水文情境更新並整合高屏溪流域因應氣候變遷防洪及土砂災害處理對策,研擬因應氣候變遷高屏溪流域複合型災害調適策略及行動方案。本計畫將完成國內外相關文獻資料補充蒐集、彙整與探討;更新高屏溪流域氣候變遷情境下洪水量之推估;更新高屏溪流域氣候變遷情境下土壤沖蝕量、崩塌量面積與量體、流域總砂量及河川土砂量推估;更新氣候變遷下複合型災害對高屏溪流域防洪設施之衝擊評估;更新氣候變遷衝擊下高屏溪流域複合型災害風險地圖製作;研擬因應氣候變遷高屏溪流域複合型災害調適策略及行動方案等工作項目。
10201 ~
10212
謝正倫,陳秀蘭,
崔嘉岩,李勁毅,
游保杉,蔡長泰
曾文溪流域因應氣候變遷防洪及土砂研究計畫 經濟部水利署 本研究計畫,為水利署科技研究發展專案計畫中,「氣候變遷對水環境之衝擊與調適研究計畫」,子計畫之一,目的係為整合水文環境變化、衝擊評估、脆弱度及風險評估等工作,進行因應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極端氣候條件下,流域洪泛以及土砂災害處理對策示範研究。本計畫擬建立曾文溪流域整體防洪、土砂產生、處理對策等相關評估模式,整合土砂災害對坡地、河道、海岸的影響,以建立極端事件下曾文溪流域現階段土砂災害處理對策,並檢討現有的土砂災害預警系統,擬定在發生極端降雨事件時,曾文溪流域水土災害疏散避難與救災對策。
10208 ~
10307
陳慶和 水土資源利用管理及災害風險管理方法與系統之研究-水土資源之整合管理機制與系統之研究  科技部 本年度(101 年,第二年)研究重點在 發展河川流域水土資源整合管理策略規劃系統,本計畫將以Visual Basic、Microsoft Access、地理資訊 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等軟體進行系統開發,預計將包括(1)前置界定、(2)策略研擬 及評選、(3)最佳化策略產生、(4)行動計畫及績效量測指標訂定、(5) GIS 資訊整合管理等5個子系統,並且建立河川流域水土資源整合管理之空間及屬性資料庫、模式庫等。第三年研究重點在進行案例研究,預計以旗山溪流域為案例地區,進行方法論與系統之驗證。本計畫所發展之河川流域水土資源整合管理策略規劃方法論及系統,預期可以協助主管機關提升河川流域水土資源整合管理之績效。
10203 ~
10212
劉格非,邱昱嘉,
林國峰,沈哲緯,
梁文盛,賴進松,
譚義績,張倉榮
濁水溪流域因應氣候變遷防洪及土砂研究計畫 經濟部水利署 為能審慎評估全球氣候變遷對水利事業可能造成的衝擊,及謀劃相關因應策略,在總體考量我國國情、體制、資源、研發與實務工作能力及水利部門應有作為,水利署於98年度執行「氣候第1階段管理計畫」,並規劃4年(99~102年)「氣候變遷對水環境之衝擊與調適研究計畫」科技研究發展專案計畫。 本項研究計畫為該整體研究計畫中之一環,目的係為整合水文環境變化、衝擊評估、脆弱度及風險評估等工作,並配合河道土砂運移沖淤導致河相變遷模擬試驗,進行因應氣候變遷所造成的極端氣候南部土砂災害處理對策示範研究。本計畫擬建立濁水溪流域整體防洪、土砂產生、處理對策等相關評估模式,整合土砂災害對坡地、河道、海岸的影響,以建立極端事件下濁水溪流域現階段土砂災害處理對策,並檢討現有的土砂災害預警系統,擬定在發生極端降雨事件時,濁水溪流域水土災害疏散避難與救災對策。
10208 ~
10307
彭光輝 城市區域跨域合作規劃大規模複合型災害調適機制之研究 科技部 本研究目的係針對因應氣候變遷所導致大規模複合型災害特性所需採取之災害防治調適機制,如何以城市區域空間領域的跨域合作,共同規劃調適機制之應用研究。期望以區域生命共同體觀點,提供災害型態的空間規劃調適模式,以跨域合作保障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減低城市區域生活空間遭受大規模複合型災害的影響;並能連結國土計畫與城鄉發展區域規劃,提供各級政府能因應複合型災害之調適機制,作為應變執行資 源分配與整合之參考。 本研究係二年期計畫,第一年度著重國內外城市區域複合型災害空間規劃資料收集、調查、訪談、調適原則及機制學理與案例分析,採文獻法蒐集國內外有關城市區域跨域合作共同規劃大規模複合型災害調適機制之研究成果,應用地理資訊系統分析國土計畫、土地使用、防災計畫、資源管理等與調適機制有關之需求分析。第二年度以北台區域模擬城市區域之跨域合作規劃調適對策之機制與應用模式,採用SRI情境分析城市區域複合型災害、防救災環境的動態演變,以及空間規劃策略,以地震及颱風災害作為災害模擬情境;並擬採模糊層級分析訪談專家意見,結合情境分析成果,配合政府組織改造、行政區劃調整及延續目前城市區域縣市合作效益,提供未來城市區域因應複合型 災害之跨域合作治理之參考。
10207 ~
10212
賴文基,黃福永,
徐子捷,楊宇蓁,
吳怡芬,葉沛辰,
楊佳雯,蔡元融,
謝宗霈,鍾芸菁
企業氣候調適風險應變系統開發計畫 經濟部能源局 藉由對企業體導入企業氣候調適系統開發計畫,期能調適災害與能源供給及產業領域之衝擊與挑戰,從而消弭能源企業之基礎設施因受氣候變遷衝擊所造成的投資損失或裝置成本增加等損害。此次計畫核心技術定位如下:1.區域氣候風險潛勢分析分級模擬技。2.天災歷史氣候事件統計分析,至災門檻對應解析技術。3.區域防災建議診斷技術。4.區域氣象雲端監控資訊判別,分類篩選技術。5.氣象資訊即時監控管理技術。6.氣象應變即時資訊宅配及資通訊技術。7.氣候調適及監控資訊公用災害風險平台建構。為此,本計畫預計規劃推動能源氣候調適因應產學聯盟,與成大產業永續發展中心、防災研究中心共同成立一個諮詢服務與網路平台,預計促進能源氣候調適聯盟及示範企業投入氣候調適之人員及器材投資,並協同學校能量及資源,期許能為新能源產業培育新的能源氣候調適管理人才,穩定能源供給,降低企業損失。
10206 ~
10302
陳啟明,陳谷榕,
傅崇德,陳敏葳,
彭成邦,李偉哲,
李昱?,林伯聰,
余宗賢,周亞璇
氣候變遷對水環境之衝擊與調適研究第2階段管理計畫(4/4)  經濟部水利署 本計畫為「氣候變遷對水環境之衝擊與調適研究計畫」科技研究發展專業計畫之管理計畫(以下稱管理計畫),其目的係為順利推動總計畫各分項工作及整合其執行成果。主要工作包括「全球氣候變遷研究重點彙整與研析」、「氣候變遷對水環境衝擊與調適研究計畫管理」、「台灣水環境衝擊評估與脆弱度風險分析總報告初步研擬」、「台灣水環境調適策略檢討與修訂」以及「因應氣候變遷成果宣導與推廣」等工作,以奠定我國水環境暨水利建設因應氣候變遷短、中、長程調適策略之基礎。
10208 ~
10307
李俊霖 土地利用變遷之脆弱度與自我調適空間分析: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空間分析之應用 科技部 在跨政府氣候變遷小組(IPCC)的引導下,全球各領域的研究者開始由減緩 (mitigation)與調適(adaptation)的觀點回應氣候變遷。近年來,在各種氣候變遷衝擊持續增加的趨勢下,氣候變遷的「調適」已成為世界研究與政策推動的關鍵議題之一。其中,氣候變遷的調適主要由脆弱度(vulnerability)與回復力(resilience)兩個觀念為探討核心,目前「脆弱度」評估之研究多以個別災害(如:洪災)與個別面向(如:糧食生產的脆弱度)為主,仍缺乏整體性針對氣候變遷影響趨勢下,土地利用本身之土地特質與周圍環境之脆弱度評估。另外,氣候變遷衝擊之「回復力」研究部分則剛起步,進一步的回復力評估概念與方法仍有待發展。因此,本研究以台北盆地作為研究範圍,主要分為兩年進行土地利用之脆弱度與自我調適之空間評估。第一年以脆弱度概念之探討為基礎,並將脆弱度之評估著重於暴露(exposure)與衝擊(impact)兩部分,並以模糊分析階層程序法(FAHP)、地理資訊系統(GIS)與土地適宜性分析(LSA)方法為基礎,建立土地使用之暴露與衝擊評估架構,並據以評估1971與2006年台北盆地之土地使用對於氣候變遷影響之暴露與衝擊性。第二年則進一步延伸脆弱度之探討, 引用系統生態學(System Ecology)中演替時間(turnover time)的觀念,發展台北盆地土地使用之自我調適(autonomous adaptation)評估系統,並分析1971年與2006年台北盆地自我調適能力之空間型態;此外,並與第一年之研究成果進行比較,以分析台北盆地中高脆弱度與低自我回復之空間區位,並由土地使用改變、降低暴露性、減少衝擊性以及提升自我調適能力等四個觀點探討台北盆地可能之調適政策(adaptation policy) 應用。
10202 ~
10212
李承嘉,詹士樑,
吳貞儀,黃國慶,
湯雨芯
氣候變遷下農地調適之執行機制與管理措施研究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IPCC 第四版氣候變遷評估報告 (IPCC, AR4, 2007) 指出,21世紀全球暖化的趨勢非常明確,並將引致全球性的環境與生態變遷,在全球環境變遷衝擊下,未來亞洲農業生產力將降低,部分區域將發生水資源短缺問題,其中更以如台灣之島嶼國家受到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因此,應積極思考如何調適氣候變遷現象的衝擊,或進一步積極創造機會。目前我國推動氣候變遷調適行動尚屬初始階段,依經建會於2012年6月核定之國家氣候變遷調適政策綱領,以確立政策方向。近年來,農委會推動多項氣候變遷與農地調適之研究,已累積相當成果,本研究設定擬解決之問題在於氣候變遷下調適行動之實際推動,與永續發展類似,係屬全球思維,地方行動的性質,惟有納入地方環境與發展特性才能研擬出整體性地方調適作為,以因應氣候變遷之衝擊。因此,本研究將嘗試延伸農委會農地資源規劃與氣候變遷相關研究成果,檢討與深化氣候變遷農地脆弱度評估方式以建立因地制宜之調適策略,並研擬地方政府在推動氣候變遷下農地調適策略之工作架構與管理監控措施,以妥善維護農地資源。
10201 ~
10212
杜文苓,陳潁峰,
高淑芬
核能安全之風險溝通 科技部 台灣核能發展與未來存廢問題牽涉層面複雜而廣泛,在現今三座電廠運轉、四預定商台灣核能發展與未來存廢問題牽涉層面複雜而廣泛,在現今三座電廠運轉、四預定商台灣核能發展與未來存廢問題牽涉層面複雜而廣泛,在現今三座電廠運轉、四預定商台灣核能發展與未來存廢問題牽涉層面複雜而廣泛,在現今三座電廠運轉、四預定商台灣核能發展與未來存廢問題牽涉層面複雜而廣泛,在現今三座電廠運轉、四預定商台灣核能發展與未來存廢問題牽涉層面複雜而廣泛,在現今三座電廠運轉、四預定商以及核廢處理未決的情況下,台灣社會無法迴避核能安全相關課題。在前述脈絡本計畫擬藉由二手文獻的內容分析、實地觀察法焦點座談與深度訪等研究方,瞭解核電安全相關議題爭的本質,並盤點國內在核能相關議題上的風險溝通模式之果效與侷限。由上述研究成果出發,本研究團隊擬舉辦兩場「核能安全風險溝通人才種子培訓工作坊」,旨在培力各機關人員對風險溝通、審議民主等「基礎概念」制度構思及實作觀摩三部分的力各機關人員對風險溝通、審議民主等「基礎概念」制度構思及實作觀摩三部分的力各機關人員對風險溝通、審議民主等「基礎概念」制度構思及實作觀摩三部分的認識,俾利審議民主機制與政策執行之鑲嵌,協助公部門運用審議式政策分析模式,強化對核能安全相關議題的資料蒐集以及與民眾的對話溝通機制,得以有更完善的核能風險治理。


※ 近期簽約之研究案

執行期間 計畫執行人員 計畫名稱與超連結 委託單位 摘要
10302 ~
10312
黃敏郎,曾志民 山區道路易致災路段調查評估、
風險分析及監測預警管制技術之
研發(4/4)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本研究為四年期計畫,主要為進行示範區之山區道路山崩等災害目錄建置、災害潛勢分析、潛在大規模滑動區位判釋與重大災害案例蒐集等工作,以坡面為單元,劃分山區道路易致災路段,並探究其致災因子、危害度與損失程度等,同時進行各易致災路段之災害風險分析,進而依據各種災害類型與風險等級檢討現行道路監測預警系統,提出創新構思與監測管理與養護巡察措施,並研發新的預警措施,以提高國內山區道路整體安全的使用。
10308 ~
10407
林宗弘 災難社會學:從華人社會到全球視野 科技部 本計劃《災難社會學:從華人社會到全球視野》希望達成下列研究目標:(一)災難社會學研究理論之深化,尤其是災難之社會脆弱性與政治制度論之發展。近來災難研究發現:社會階層化與性別等社會因素是導致各種災難中受災風險分佈差異的主要因素,然而造成風險不均的社會機制並不清楚;另一方面,透過跨國比較,我們發現政治制度—尤其是政權型態與國家能力對災後的搶救、安置與重建時期之組織效率與資源分配公平性影響甚大,上述研究需要在數據分析與理論建構方面有所突破。 (二)本土災難數據與全球災難數據庫之建構:為了達成上述研究目的,本計劃希望儘可能收集並且建構華人社會與全球災難分析的數據庫。在本土災難研究方面,我們希望建立九二一地震災民數據庫,這個數據庫來自九二一基金會捐贈的災民申請歷史檔案,並且與非災民的家戶收支調查相比較,以了解災民的收入分配。在中國大陸的災難數據庫方面,我們希望與中國科技部以及北京清華大學合作,取得四川地震的災民統計數據來進行分析。在跨國數據方面,我們從比利時魯汶天主教大學災難疫學研究中心(Centre of Research on the Epidemiology of Disasters; CRED)的緊急事件資料庫(Emergency Event Database; EM-DAT)獲得受災人數,並且與其他跨國經濟與社會數據檔合併,獲得了一個1987-2006年間87國的追蹤數據(panel data)。這些數據裡的資訊,提供了本土災難研究與跨國比較的統計分析基礎。 (三) 災難社會學與相關環境科學之科際整合:在上述數據庫建構逐步完成的過程中,我們可以與台灣本地地球科學以及環境變遷的相關研究單位合作,將受災戶或災難損害分佈的數據與環境脆弱區域的數據疊合,構成地理與社會脆弱性的綜合指標,以此做為台灣災難治理政策的基礎。此外,本計劃將透過國際學術發表的機會,促成台灣災難研究者與中國大陸及國際研究社群之交流。
10310 ~
10409
黃柏壽 台灣南部至呂宋島間之地質災害監測
與減災
科技部 (一)、新設立及更新現有地震及GPS觀測站設備,使具有即時傳輸功能以達成災害預警之目的。 (二)、建立及加強地震斷層面解及地表強地動之即時發佈功能。 (三)、產生地動分佈及波傳動態影像,提供快速評估地震震度及損害分佈。 (四)、依據QCN規劃增加小型地動計,加密現有觀測網及推廣應用。 (五)、提昇對馬尼拉海溝地體構造之了解,以達成對地震及海嘯之預警與預測。 (六)、利用WRF模型預估及追跡火山噴發之漂散行為。 (七)、分析模擬GPS觀測資料以了解呂宋島及馬尼拉海溝之斷層系統活動。 (八)、推動台菲兩地之e-science網路建設,推廣應用於減少地質災害領域。
10303 ~
10401
張哲豪,鄧子正,
康文尚,王俊傑
執行災害防救人員傷亡補償檢討與
改善之研究
內政部消防署 由於全球環境與氣候變遷,造成災害規模日益擴大,除對人民生活環境威脅與日遽增外,對於第一線執行災害防救人員之安全威脅亦日趨嚴峻,為提早規劃與研擬國家整體性的因應對策及防救災相關計畫及有效整合運用政府與民間、產業與公益等各種資源,爰研擬本研究計畫,藉研究蒐集國內外對公務、民間之義務或契約廠商執行災害防救導致傷亡之補償作法或規定,及探討執行災害防救導致傷亡人員之撫卹、保險、救助等填補損害方法保障之檢討,完成執行災害防救人員傷亡補償問題面向檢討,並將所需行政作為轉化為提供完整面向之相關規定(或草案)與具體建議,達成未來有效結合政府與民間救災資源妥善照顧災害防救傷亡人員之目的,以完善我國整體救災體制及防救災工作的有效運作。
10304 ~ 10312 蘇騰鋐,虞國興,
江孟容
流域防災資訊整合之研究(2/2) 經濟部水利署 本計畫將擴充並整合分散於水利署及其他防災相關單位之網路資源,強化並新增流域防災資訊系統平台,且將整合署內防災相關資訊,建置防災相關輔助決策模組,包括氣象分析研判、綜合警戒、河川水位、水庫水情、抽水機及防汛器材等輔助決策模組;另外,本計畫亦將針對水利署防災應變資料庫進行備援,包括即時水情及淹水簡訊等資料庫。 另,透過水庫水情快速推估之研究,可掌握全台重要水庫入流狀況,藉由水庫集水區降雨與水庫入流量之研究,可使颱風豪雨期間更能快速的進行水庫入流量之推估,以提供水利署防災緊急應變之參考。 本計畫辦理工作項目規劃如下: (一) 流域防災資訊系統功能維護與擴充 (二) 輔助決策模組功能建置研究 (三) 整合及建置流域防災資訊整合系統iPad版 (四) 防災應變備援資料庫建置 (五) 水庫水情快速推估之研究
10303 ~
10311
謝奇良,林伯聰,
周諺鴻
重大鐵公路建設氣候變遷風險評估
機制與調適資訊平台之研究(1/2)
交通部運輸研究所 本研究預計以2年(103、104年度)時間進一步針對國內外因應氣候變遷之風險評估與調適資訊平台相關文獻回顧、重大鐵公路建設氣候變遷脆弱度評估指標系統規劃與建置、探討適合重大鐵公路建設因應氣候變遷之風險評估方法、風險評估指標及管理機制、研提重大鐵公路建設危險等級劃分原則、規劃及構建重大鐵公路建設氣候變遷調適資訊平台、與經建會及相關部會署調適資訊平台之整合規劃、重要課題分析,以及推動策略與時程規劃等進行相關研究工作,期能作為交通部暨鐵公路主管機關未來進行氣候變遷風險評估,以及推動建置與整合調適資訊平台之參據。

 

 

 

社團法人臺灣災害管理學會 出版發行

 

地址:新北市新店區北新路三段200號9樓    電話:(02)8912-7498    傳真:(02)8912-7497    e-mail :service@dmst.org.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