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成立緣起
-
本校於民國92年6月17日成立「綜合災害研究中心」,經6年半與歷任主任 (陳泰然前副校長、譚義績教授、李清勝教授、郭鴻基教授)努力,目前已獲得豐碩成果並完成階段性任務。
-
本中心為校級研究中心,於民國99年2月9日變更中心名稱為「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並且修訂組織章程。
貳、成立目的
-
建立我國氣候天氣災害相關研究能量,進行氣象、水文、土石流與坡地災害研究。
-
加強國際交流與產學合作,提供高品質產出與服務以因應全球氣候變遷之衝擊,提高減災整備之效益。
參、主要任務
-
整合本校相關人力及設備,從事氣候天氣災害防救相關領域前瞻性及實用性之基礎學術研究。
-
舉辦研討會與訓練課程,加強國際學術交流,培育氣候天氣災害防救科技研究及業務推動人才。
-
推動氣候天氣災害防救跨領域整合,產學技術合作與研發技術移轉,以及推動氣候天氣災害防救科技之落實應用。
-
其他提升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之相關事宜。
 |
圖1 中心主要任務 |
肆、中心組織
本中心設氣候天氣基礎前瞻研究、分析與減災科技研發、防災產業專案及綜合業務等四組,各組置組長一人,由中心主任就本校相關領域(副)教授或(副)研究員,薦請校長聘兼之,任期同中心主任。依據業務需要,聘請校內外學者專家為特約研究人員;並得置約用技術人員及約用行政人員若干人。
 |
圖2 中心分組說明 |
表1 中心組織一覽表 |
職稱 |
人員 |
本職 |
主任
|
譚義績 |
本校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 |
執行長 |
宋家驥 |
本校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教授 |
|
組別 |
職稱 |
人員 |
本職 |
氣候天氣基礎
前瞻研究組 |
組長 |
周仲島 |
本校大氣科學系教授 |
副組長 |
潘宗毅 |
本中心助理研究員 |
分析與減災
科技研發組 |
組長 |
張倉榮 |
本校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 |
副組長 |
余化龍 |
本校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副教授 |
副組長 |
林永峻 |
本中心助理研究員 |
防災產業專案組 |
組長 |
賴進松 |
本校水工試驗所研究員 |
副組長 |
康仕仲 |
本校土木工程學系副教授 |
綜合業務組 |
組長 |
曾惠斌 |
本校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
副組長 |
林永峻 |
本中心助理研究員 |
副組長 |
馬國宸 |
本中心助理研究員 |
|
伍、重要成果
自2003年(民國92年)原綜合災害研究中心成立以來,致力於推動跨領域合作,秉持著教學卓越、研究卓越以及關懷社會的理念,協助中央與地方政府提升災害防救工作效能,依委託單位別重點介紹:
 |
圖2 中心主要理念 |
一、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服務團
本中心運用專業機構之專業能力及充足人力資源成立「經濟部水利署災害緊急應變小組服務團」,工作概要如下所述:
-
於災前:進行颱風或豪雨天氣系統之即時監測與守視,災害規模及可能淹水區域預判。
-
於災中:進行颱風或大豪雨侵襲潛勢、河川水位預估、淹水潛勢等一系列工作,以協助掌握災情狀況、且於災後支援災損調查之行政工作及撰寫災後調查報告。
-
非應變時期:協助水利署執行水災中央災害應變中心運作之演練,並隨時注意國際發生之天然災害,一發生重大水旱災事件,旋即蒐集資料提供災害速報。其年底時,亦進行年度水利防災年報之編輯製作,並協助水利署辦理相關教育訓練、業務講習及防汛檢討會議。

|

|
協助應變值勤作業 |
協助人造雨作業相關工作 |
二、視訊連線與防颱資訊分析-以新北市為例
全球暖化與極端氣候逐漸顯著,自然災害的發生正朝大規模化、高頻率化、以及複合化方向發展。由近年的經驗顯示,氣象災害在臺灣地區確實是愈來愈劇烈,產生的問題也愈來愈多元化。目前在災害預警資訊研判技術方面已有相當進展,故本中心協助新北市政府於平日、颱風、豪雨期間提供相關氣象、淹水等災潛分析以供市府與市民參考。
 |
圖3 機制運作流程 |
於颱洪期間或大豪雨事件發生時,國立臺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與新北市政府進行即時視訊交流及討論,並提供必要淹水潛勢評估及專業諮詢。
 |
 |
協助地方政府進行防颱資訊分析連線作業(以新北市為例) |
台大團隊於災前及災時與新北市密切聯繫,透過視訊方式提供分析研判資料。 |
 |
 |
新北市政府決策團隊透過視訊了解專業分析 |
新北市災害應變中心值班人員皆可參考臺大團隊之分析資料 |
三、新北市災害防救深耕計畫
行政院災害防救委員會為強化各縣市災害防救之能力,因此著手推動深耕計畫,透過調查災害潛勢資料、建置防災電子圖資、修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辦理教育訓練、推動防災社區等方式,提升的防救災能力。
深耕計畫由新北市29區選出8個示範區公所(三重、三芝、板橋、金山、泰山、淡水、新莊、瑞芳)進行推動,期程為99年至101年,由市府團隊、協力團隊(國立台灣大學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示範公所與國軍,持續推動相關工作,每月召開四方工作會議進行相關工作會報與協調,已獲得豐碩成果。於102年1月15日至18日辦理成果發表會。
其主要內容包含「建立防救災體制」、「整合防救災資源」、「強化災害應變能力」及「提升相關人員專業知能」四大類別,詳內容如下圖。
 |
圖3 機制運作流程 |
 |
 |
臺大團隊與新北市政府、區公所及國軍單位定期召開四方工作會議,進行減災及整備工作討論 |
協助新北市消防局至社區推動防災教育訓練 |
 |
 |
工作團隊至歷史災點現地勘查,並與當地居民討論 |
協助政府單位建置防災相關圖資,並製作宣導品(如資料夾) |
 |
 |
積極推動防災社區,帶領社區民眾認識災害,並了解住家環境 |
 |
 |
協助辦理區公所兵棋推演(圖為淡水區) |
督考工作及交流討論 |
 |
 |
辦理深耕三年有成成果發表會 |
陸、國內外合作及交流
本中心為提升人員專業知能及國際視野,積極參與國內專業單位及國際交流活動,希望藉此增進專業合作,在學術及實務領域上積極與國內外各單位接軌,下為合作單位列表。
表2 氣候天氣災害研究中心之合作單位列表 |
單位分類 |
合作單位 |
校內 |
大氣科學系/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土木工程學系/水工試驗所/地質學系/地理學系/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學系 |
國內 |
中央研究院/中央大學/成功大學/淡江大學/銘傳大學/宜蘭大學/中華經濟研究院/臺灣經濟研究院/臺灣綜合研究院/水利署/消防署/環保署/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田水利處/鴻海科技集團/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颱風洪水研究中心籌備處/亞太經濟合作颱風與社會研究中心(APEC) |
國外 |
歐美地區 |
荷蘭 戴伏特大學(Defl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荷蘭 水教育學院(UNESCO-IHE)
荷蘭 阿姆斯特丹自由大學
美國 夏威夷大學
美國 墾務局(USBR)
瑞士 洛桑聯邦理工學(EPFL)
瑞士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ETH)
英國 艾賽司特大學(University of Exeter) |
亞洲地區 |
新加坡 南洋理工大學
日本 京都大學防災研究所
日本 關西電力公司
大陸地區 武漢理工大學
大陸地區 陝西省應急辦公室
大陸地區 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 |
|
|